| 网站首页 | 学校管理 | 下载 | 读书网站 |  | 陶苑 | 论坛 | 廉政 | 教学资源 | 特色建设 | 校报 | 故事特色 | 综合督导 | 行风评议 | 
您现在的位置: 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 >> 陶苑 >> 行知文集 >> 正文
[推荐]陶行知语录——师德篇 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
陶行知语录——师德篇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3229 更新时间:2008-4-28 19:45:21

陶行知语录——师德篇

 

 

    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。我们要在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。事应当怎样做,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,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26
11月《新教育评论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3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           
   
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。他们惯用种种方法去找学生错处。学生是犯过的,他们是记过的,他们和学生是两个阶级,在两个世界里活着,他们对于学生的问题困难漠不关心。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,丢开判官的面具。他们应该与学生共生活,共甘苦,做他们的朋友,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。他们也应当忘记同学互相感化的影响,最好还要运用同学去感化同学——运用朋友去感朋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32
年《斋夫自由谈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324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
有些教师不恤使用强迫手段要学生朝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,结果是造成师生对垒,变成势不两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43
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541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
育才学校主张教训合一,同时育才学校坚决地反对体罚。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,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;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,相反地,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。育才教师最大的责任便是引起儿童对于纪律自觉地需要,自觉地遵守;引起儿童对于学习自觉地需要,自动地追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43
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674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如果你是一位教师,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311028《申报·
自由谈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论师范教育》第304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             
    
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,都于儿童有害。一是忽视;二是期望太切。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,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,反而促其夭折。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。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,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441216《时事新报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59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 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
育才学校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是在集体生活上共学,不但是学生受先生的教育,先生也受学生的教育。这里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: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,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;另一种是只管教,不问学生兴趣,不注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之错误倾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43
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676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
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,共同认识,共同参加,而这共同目的,共同认识和共同参加,不可由单个的团体孤立的建树起来。否则,又会变成孤立的生活,孤立的教育,而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精神。
     1951
4月《育才学校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666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
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必须保持合理、进步与丰富,而欲保持它的合理、进步与丰富,则有两个重要的管理条件:(一)与社会发展的联系,与整个世界的沟通。(二)在集体之下,发展民主,看重个性。
    
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;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。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,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。
    
集体生活可以逐渐培养一个人的集体精神。这是克服个人主义,英雄主义及悲观懦性思想的有效药剂……
    
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;以这种丰富、进步而又合理的生活之血液来滋养儿童,以集体生活之不断的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。
    
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包括着如下几种生活:
    
(一)劳动生活;(二)健康生活;(三)政治生活;(四)文化生活。
    
育才学校要养成儿童之自我教育精神;除跟教师学外,还跟伙伴学,跟民众学,走向图书馆去学,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。他还可以热烈地参加集团生活,但同时又可以冷静地思考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43
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671675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
集体生活不仅仅是大家聚在一块过日常生活。我们要想丰富集体生活在教育之上意义,必须使它包括三种要素:(一)为集体自治;(二)为集体探讨;(三)为集体创造。

    
生活、工作、学习,倘使都能自动,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。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,使它贯彻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。自动是自觉的行动,而不是自发的行动。自发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原始行动,可以不学而能。自觉的行动,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,故自动不与培养对立,相反的自动有待于正确的培养。……我们的根本方针,是要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。每人学治一事,不使重复而均劳逸。寻常治学之人与治事之人常常相轻,现在治学之人学治一事,则治事亦治学了。再因一般治事之人,为治事而治事,不免注解于事务主义,倘从小即养成其为治学而治事之态度,则两受其益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41
6 19514月《育才学校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07712
    
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,统一的。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,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。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,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,主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感情;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,便同时是知的教育;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,便同时是意志教育。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,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。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,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43
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文集》第66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
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,久而久之,不出门就变做:不敢出门了。我们现在的学子,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。试将各学校的《同学录》拿来一看,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,那在外省服务的,已经不可多得,边疆更不必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19
4 原载《世界教育新思潮》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全集》第一卷第113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
凡教育界需要的人才都应当受到相当的培养。我们教育界需要什么人才即须造就什么人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全集》第一卷第216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
大学是造就学者和领袖的地方,不是剃度和尚的地方。我们要大学培养与国计民生有关系的学者领袖,不要大学培养避世的隐士,出世的僧尼,不知世事的书呆子,我们要学生认识人民,人民认识学生。我们要到民间去的学生,不要到天上去的学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925
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13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陶行知全集》第一卷第590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
我的主张是:有书读的要做事,有事做的要读书。先生不应该专教书,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。学生不应该专读书,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。我要你们做有知识,有实力,有责任心的国民,不要你们做书呆子。

 

文章录入:黄仲华    责任编辑:hzh 
  • 上一文章文章:

  • 下一文章文章: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   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
   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
    最新信息 更多内容
    相关文章
   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
    陶行知诗歌精选
    教育名言集锦
    陶行知语录——创新教育…
    陶行知语录——教师修养…
    行知教育思想
    一路风景(2)
    2007年度教师获奖论文集
    有了爱, 不等于就有了教…
    把童年还给童年
   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公告 | 管理登录 | 
    © 2013 版权所有: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 技术支持:信息中心
    地址:江阴市山观龙山大街51号 电话:0510-86991213
    苏ICP备09100900号